中国银行的行徽大家一定不会陌生。这一行徽的设计者是由世界知名设计师,人称“靳叔”的靳埭强的代表作。
以古铜钱形状作为创意切入点,将“中”字融入其中作为铜钱的前言,不仅凸显银行的业务属性,也符合古人讲求天圆地方的阴阳平衡之意。
靳埭强先生30岁前是一位裁缝,30岁之后才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,七八十岁还在设计界具有影响力。
他成功的关键秘诀就在于:在设计中加入许多中国化的东西。他把东方传统与西方设计思维融汇一体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现代风格。
靳埭强先生早早地就意识到中国本土文化蕴藏着许多无价之宝。近几年,随着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,中国潮现在也逐渐盛行,应用汉字元素的设计越来越多。
以往很多人会认为英文才能提升设计的格调,尤其是做LOGO设计的时候,汉字结构复杂,方正严谨,比起英文字体的设计要复杂得多。那么,汉字真的不适合做标志吗?
当然不是!看看下面这些设计的案例,你就知道该怎样设计汉字LOGO了!
如何把精妙繁复的汉字与现代设计技巧重新铺排,使设计效果简洁有力,正是设计师们深究的问题所在。
看完上面这些案例,有没有get到汉字LOGO设计思路?
当然,想要提升设计能力仅看案例是不够的,所以小编跟大家盘点了5大设计汉字LOGO干货!
有需要的设计师小伙伴们一定要收藏!
所谓的“添”的技法,就是为字体添加一部分内容,可以是笔画、图像。
“添”的原则:添加的每一个笔画或图像等应该是有利于标志的整体表现,有利于提升标志的品质和内涵等,而不能一味的为了添而添。
比如此款“可口可乐”由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先生操刀,经过“添”,整体呈流线型,变得动感、时尚,商标整体气质与可口可乐公司的风格协调一致。
“减”,即将字体的一部分内容删掉,最常见的是删除文字笔画。“减”也有一定的原则:“减”很多时候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但是同时它应该符合审美,“减”的适当,减的好看。

所谓“联”就是通过共笔或共形现象,把文字连接起来,可以是共一笔也可以共多笔。“联”的原则:联笔或联图的部分有一定的共性特征,如形似、笔画方向相同或相反、笔触结合能够形成新的字或形等。
在保证字型的基础上,还要把握标志的内涵,通常这种手法能让标志更紧凑、一体化。
所谓“断”就是将字体的某一部分内容断开,形成两个形体或一个形体的两部分,以增加标志的可看性。
不同的“断”,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,多试几个方案,可能会有惊喜哦。断开的笔画只要有利于标志的整体表现,就要大胆的“断”!
所谓“变”就是将字体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变化,形成一个新的样式。“变”有两种方式,第一种是变化字体的某一笔画或样式,增加标志的可看性和寓意表达。
第二种方式是变化字体的整体字型,也就是换个样子。这个要求就比较高,需要每一笔一画的重新构造出一个字,但是往往这样全新的造型很吸引眼球,品牌的识别度高。
靳埭强先生说过“设计应是以文化为本,为万物设计。”对于设计中文logo而言,理解汉字的内涵对视觉传达有着深刻的意义,即便同一款字体,由于笔画粗细的不同,也会构成不同的性格特征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启发新思潮、触发新可能。
泰山四方文化传媒集团一直坚持以“文化为魂 创意为核”的理念,并切实落实在品牌策划、品牌视觉设计、环境导视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工作。
案例展示